
十月在台灣,是光輝十月。
在美國,是女人的粉紅十月,各大消費品牌紛紛推出粉紅色限量商品,粉紅色蝴蝶結出現在各大小店家的商架上,除了暖化漸涼的秋季,也提醒著過往的男男女女:乳癌,每年正悄悄的奪走全球五十萬女性的生命,這些人需要你的幫助和鼓勵。
隨著全世界生活習慣西化(攝取高脂肪食物比例增加、缺乏運動、肥胖比率增加....)和女性平均餘命增加,越來越多人將遭受乳癌的威脅,據估計全球每年將會有一百萬人被新診斷出乳癌;在美國,每八名女性,就有一位是乳癌患者;到2020年,全球70%的乳癌病例是在開發中國家,它已經成為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
要能夠降低乳癌死亡率,除了更新更進步的醫學技術,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為了提高篩檢率,很多先進國家花了很多經費提供女性每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大力宣傳乳房自我檢查,這幾乎是防治乳癌的通則。
在台灣,P&G在成功推出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三分鐘護一生」防治子宮頸癌活動之後,進而也衍伸出了「六分鐘護一生」的口號,提醒女性再多花三分鐘做乳房自我檢查,我不清楚在這活動推出和大量媒體露出之後,有沒有人實際去統計這個活動提升了多少乳癌篩檢率?假設全台灣的女性都已經知道這個口號也知道乳癌的嚴重性,卻沒有增加乳癌的篩檢率和就醫率,這時,健康傳播者就應該要敏感的覺察,要改變這個行為(behavior)也許不只是給予婦女有關乳癌的知識(knowledge),更重要的也許是改變他們對這個疾病的社會印象(social norm)或是要敎他們怎麼對別人說出口︰「我的乳房有問題」。

有鑑於此,在開羅,宗教領袖出來公開呼籲男性要鼓勵他們的太太每年接受乳癌篩檢,在必須時接受男性醫師的檢查(回教國家的已婚女性不可以對除了老公之外的男人露出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要蒙面)。在夏威夷,公共衛生單位針對亞裔族群的各個年齡族群作宣傳,敎她們如何跟醫護人員開口談她們的乳房問題。在台灣,如果可以將代言人從林志玲換成文英阿姨或是開喜婆婆,出來現身說法她們如何主動開口跟醫生討論她們對於乳房疾病的疑慮,也許就會降低這位六十歲婦人對於看胸部門診的障礙,早幾年到醫院找醫生求助。
給予健康知識(health knowledge)是健康傳播或健康教育者最簡單的一步,要實際改變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還有許多因素要考量,找出其障礙(barrier)是很重要的其中一步(防治乳癌的障礙其中之一就是多數人不好意思開口討論乳房),除去或是降低他們的障礙之後,才能進一步鼓勵他們改變行為甚至讓行為持續(sustain the behavior)。
粉紅蝴蝶結,也許可以提醒人們乳癌的存在,但是要進一步幫助乳癌患者的下一門功課,不是更多的粉紅商品或是更多時尚名流出席的乳癌募款活動,她們真正需要的,也許只是幫助她們如何跨過心理的障礙,讓她們無懼於旁人的眼光和揭露自己身體私密部位的疾病,可以勇於說出來。
*資料參考: TIME October 15, 2007